[]衰杨叶尽丝难尽杨即杨柳丝难尽柳叶落尽之后柳丝仍在谐音“思
[]衰杨叶尽丝难尽:杨,即杨柳。丝难尽:柳叶落尽之后柳丝仍在,谐音“思难尽”。
又
冷露无声夜欲阑[]。栖鸦不定朔风[2]寒。生憎画鼓楼头急[],不放征人梦里还。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明朝匹马相思处,如隔千山与万山[]。
【赏析】 这首《于中好》是纳兰容若塞上思家之作。容若从小醉心于儒家文化,追求的是从进士到文官的仕途,但血统与身份注定他只能从侍卫入仕。侍卫生涯虽然受尽旁人艳羡,但对于一个有士大夫情怀的年轻人而言,琐碎到简直难以忍受,甚至还有一点屈辱感。所以每次扈从帝驾远行时,容若总会满腹牢骚,思家不已。这首《于中好》所散发的正是这样的牢骚气息,呈现给我们一个倦怠于公务却格外恋家的男人的惆怅样子。
【笺注】
[]冷露无声夜欲阑:语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阑,残,将尽。
[2]朔风:北风。
[]生憎画鼓楼头急:生憎,最恨。画鼓,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风貌,谓丽正门外设有警夜守鼓的卫士,名为武严兵士,有二百只画鼓、画角,其角皆束有彩帛,如同小旗一般。兵士皆戴小帽、黄绣抹额、黄绣宽衫、青窄衬衫,于申时及三更时吹角击鼓。每一次先吹角二声,然后有一名军校手执一根软藤条号令击鼓。这根藤条上上系着朱拂子,众鼓手看着拂子的指挥来击鼓,随其高低,以拂子应其鼓声高下。皇帝宿太庙、宿郊坛青城行宫,都以此来警夜戒严。容若身为侍卫,常常扈从在外,少不得诸般警场经历。“画鼓楼头急”的现实与“征人梦里还”的心曲正是这首词里最纠结痛楚的地方。
[]无人起向月中看:语出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诗)“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如隔千山与万山:语出岑参《原头送范侍御(得山字)》“别君只有相思梦,遮莫千山与万山”,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高衢《和三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又 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握手[2]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赏析】 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十七日,顾贞观离京南还无锡,临行前纳兰容若以“小影”(即容若画像)相赠,这首《于中好》即为题画之作,并为顾贞观送行。纳兰容若曾镌有一方“自伤情多”的闲章,他的多情不仅对妻子,也对朋友,尤其是对顾贞观这样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所以在送别顾贞观的时候,容若劈头就说“握手西风泪不干”,我们非但不觉得这有任何小儿女临歧之态,反而会由衷动容。接下来的文字,有对聚少离多的遗憾,有对共同回忆的缅怀,有劝友人多加保重的叮咛,有对下一场会面的约定,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内容被压缩在这短短的一首词里。这种感觉,正如词的结尾所说的“一片伤心欲画难”,无论画还是词,都无法说尽此刻的心情。
【笺注】
[]梁汾:顾贞观,字华峰(一作华封),号梁汾,无锡人,康熙五年举顺天乡试,擢内国史院典籍,康熙十年退归乡里,康熙十五年再度进京,结识容若,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小影,即容若画像。这幅小影后来被顾贞观收藏在了无锡惠山贯华阁,在道光年间毁于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