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楼上的更鼓声低沉而嘶哑像是在瑟瑟的秋风中呜咽因为战乱秋夜的
戍楼上的更鼓声低沉而嘶哑,像是在瑟瑟的秋风中呜咽。因为战乱,秋夜的边塞早已不见行人的踪影,只听见秋风传来孤雁阵阵悲切的鸣叫。蓦地想起了远方的兄弟,时令已至白露,望月怀思,觉得这边塞的月儿不如故乡月之明亮皎洁。我与兄弟们各自东西,海角天涯,家园已毁于战火,不复存在,逃避战乱的兄弟们是死是生,不知向何处去打听。平常捎去书信,也总是无法送到,更何况在烽火连天的战乱之际。
该诗是诗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作于秦州,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望月怀思乃人之常情,更何况诗人身处乱世,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手足情深,却各奔东西,音信全无,以至生死不知,诗人心中满腔悲愤,喟然长叹。
凉风起天末者,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也,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3。
所天末:形容边塞的遥远,此指秦州。也 “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3 “应共”二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二人应有可以共语处。
秋天入序,已渐有寒意,老朋友你现在心情如何?不知鸿雁何时才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险恶,风大浪高,你一路可要小心啊!有文才的人往往遭人嫉妒,命运不济。那些奸邪小人,总是寻找借口,伺机陷害忠良,就像那些鬼怪,喜人路过,可以饱餐一顿。你与屈原有共同的冤屈,想必也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可别忘了投诗汨罗,祭奠一代忠魂!
李白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因永王李璘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作此诗,追怀李白。其实,杜甫不知李白此时已经遇赦回转。
有句话叫“文人相轻,自古皆然”,而此诗却见文人相重,末路相亲。患难之中见真情,两位诗坛巨擘,同在一个时代,又有如此深厚的友情,真是我国文学的一大幸事。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也。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3。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