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非时而祭,故曰奠。案这是特因受赐而设奠告祭祖先。古时候贤明的君主,颁赐爵禄给有功德的人,一定要在太庙中进行,表示〔听命于祖先之神〕而不敢独断专行。因此在祭祀那天,第一次向尸献酳酒之后,国君就下堂站在阼阶的南边,面朝南。所当受赐的人面朝北而立。史官由国君的右边,拿着策命书宣告国君的赐命。被赐者行再拜稽首礼,接受策命书回家,而把策命书放在家庙中进行奠祭〔以向祖先报告〕。这就是所谓体现颁爵和赏赐的施行。
20.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东房。夫人荐豆执校 ,执醴授之执镫 。尸酢夫人执柄 ,夫人授尸执足。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明夫妇之别也。校:案豆形似高脚盘,校即盘下的高脚,或曰盘腿,今考古学上名之为豆柄,可握以执之。
执醴授之执镫:执醴,谓执醴之人,因夫人向尸献醴时此人酌醴以授夫人,故称;当夫人向尸荐豆时,此人又把豆授给夫人。镫,豆下之跗,即豆足,豆柄下有圈足。
尸酢夫人执柄:尸酢夫人,谓尸接受夫人献酒后又回敬夫人酒。柄,案爵为雀形,以尾为柄。国君身穿衮服、头戴冕站在阼阶上。夫人头戴副、身穿袆衣站在东房中。夫人向尸献豆时握着豆的校,执醴人把豆授给夫人时握着豆的镫。尸回敬夫人酒时握着爵的柄,夫人向尸献酒时握着爵的足部。夫妇互相敬酒时不握着爵上对方握过的地方,而回敬对方酒时必须另换一只爵,这就是表明夫妇有别。
21.凡为俎者,以骨为主。骨有贵贱:殷人贵髀 ;周人贵肩 ,凡前贵于后。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是故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 ,贵者不重,贱者不虚,示均也。惠均则政行,政行则事成,事成则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善为政者如此,故曰“见政事之均焉”。髀:大腿骨。
肩:前胫骨的上部(参见《少仪第十七》第64节)。
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案此即所谓归牲俎(参见《曲礼上第一》第55节及《曾子问第七》第21节)。凡用俎盛牲肉,以牲骨为主。牲骨有贵贱之分:殷人以牲的髀骨为贵;周人以牲的肩骨为贵,凡前骨都贵于后骨。设俎,用以表明凡祭祀必有恩惠赐给助祭者,因此祭毕助祭者地位尊贵的就拿取贵骨,地位低贱的就拿取贱骨,尊贵者不重复拿取,低贱者也不空手而回,以表示施惠的公平。施惠公平就可使政令施行,政令施行办事就会有成绩,办事有成绩就可建立功业,因此功业之所以能够建立的原因是不可以不了解的。设俎,就是用来表明施恩惠必须公平,善于治理国政的人就应该像这样,因此说“〔祭祀〕可以体现政事的公平”。
22.凡赐爵 ,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赐爵:谓祭祀至行旅酬礼时赐酒。凡〔行旅酬礼依次递相〕赐酒时,〔参加祭祀的兄弟子孙们〕属昭列的为一排,属穆列的为一排,昭列与昭列的按长幼递相赐酒,穆列与穆列的按长幼递相赐酒,凡参加祭祀的群吏都依年龄长幼递相赐酒,这就叫做长幼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