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颜镇:镇名,即颜神镇。在益都西南一百八十里,明嘉靖间创筑,李攀龙、王世贞为作记及铭。今属山东淄博,是该市具有悠久历史的生产陶瓷器皿的中心。卷九《农妇》即写农妇在颜神镇“贩陶器为业”的故事。直:价格。
[6] 谢:推辞。南山:颜神镇南有南博山,即此之南山。利津人李见田,有一天在颜镇闲逛,他来到烧制陶器的窑场,想买一只大瓮,和窑场的主人讨价不成,就走了。到了夜间,窑中尚未烧好的六十多只瓮突然不翼而飞。窑场主人大惊,怀疑是李见田干的,便到李见田的住宅来求他。李见田推说不知此事。窑场主人再三哀求他,他说:“我替你出窑了,一只瓮也没有损坏,你去看看,在魁星楼下有没有?”窑场主人按着他的指点前往寻视,果然都在。魁星楼在颜镇的南山,离窑场三里多。窑场的主人雇人搬运,三天才运完。
丐僧小说写的是济南一个特立独行的和尚的事迹。
和尚的行径超常反常,人们不理解,他也不需要别人理解。对于俗人的反应,他一概“不答”,“不闻”,“不应”。虽然在热闹的地方“诵经抄募”,却不吃不喝,也不接受任何施舍。最后自剖其腹而死,埋葬后却又不见了尸身。小说着墨不多,却通过多次重复“要如此化”的个性语言,又善用比喻,如结尾说和尚藁葬的席“犹空茧然”,使人对那个我行我素的丐僧留下深刻的印象。
济南一僧,不知何许人,赤足衣百衲 [1] ,日于芙蓉、明湖诸馆 [2] ,诵经抄募 [3] 。与以酒食、钱、粟,皆弗受,叩所需,又不答。终日未尝见其餐饭。或劝之曰:“师既不茹荤酒 [4] ,当募山村僻巷中,何日日往来于羶闹之场 [5] ?”僧合眸讽诵 [6] ,睫毛长指许,若不闻。少选 [7] ,又语之。僧遽张目厉声曰:“要如此化!”又诵不已。久之,自出而去。或从其后,固诘其必如此之故,走不应。叩之数四,又厉声曰:“非汝所知!老僧要如此化!”积数日,忽出南城,卧道侧,如僵,三日不动。居民恐其饿死,贻累近郭,因集劝他徙,欲饭饭之,欲钱钱之。僧瞑然不应。群摇而语之。僧怒,于衲中出短刀,自剖其腹,以手入内,理肠于道,而气随绝。众骇,告郡 [8] ,藁葬之 [9] 。异日为犬所穴 [10] ,席见 [11] 。踏之似空,发视之,席封如故,犹空茧然 [12] 。[1] 百衲:即百衲衣,僧服。百衲,谓以碎布缝缀。